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清洁电器开始兴起,而扫地机器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有趣的是,由于技术、用户需求等方面原因,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扫地机器人并非刚需,但用过扫地机器人的用户,却又有许多表示已经离不开它。
扫地机器人,通常指的是能够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洁工作的机器人,是清洁电器的一种。通常扫地机器人扫地方式为刷扫和抽真空,将地面杂物先吸纳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中,从而完成清扫工作。
HCR-00(图源:日立公司)
1985年,第一台扫地机器人诞生,这台由日立公司制造的室内清洁机器人HCR-00依靠陀螺仪与超声波雷达实现定位。这台机器人的出现,也为近20年的扫地机器人发展奠定了标准,超声波成为了标配,同样标配的还有那硕大的体型。
到了2002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家用扫地机器人才正式出现,那便是由美国iRobot公司推出的Roomba 400系列,体型已经与如今的扫地机器人类似,清扫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Roomba 400(图源:iRobot)
不过这台扫地机器人的缺点也很明显,那便是运动随机性太强,可能导致同一块区域被反复清理,而有的区域却没有被覆盖,造成实际的清扫效果并不明显。
这一情况到了2010年发生了转变,美国Neato公司推出的XV-11扫地机器人搭载了一项SLAM(360度旋转的激光测距仪扫描周围的环境并进行即时定位与环境地图构建)技术,使得扫地机器人清扫效率有了极大的改善。
XV-11(图源:Neato)
通过LDS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数据,可以让扫地机器人实现对房间进行全局规划式扫地,机器人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将传感器数据通过SLAM算法后再来构建地图,从而为扫地机器人实现全局路径规划。
此外,三星与LG在2010年与2011年均发布了基于视觉导航(vSLAM)技术的全局规划产品。因此直到如今,扫地机器人在导航上仍然存在着两个主流方向,即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
不过解决了扫地机器人的导航问题,也让扫地机器人市场正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据Euromonitor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为141万台和22亿元,到了2019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达到544万台和80亿元,增长近400%。
市场的增长也伴随着技术的升级,扫地机器人从一开始单纯的地面吸尘,发展到增加防缠绕设计,再到增加拖地功能。不过用户想要彻底解放双手,还需要让扫地机器人学会自己清洗,自己倒垃圾。
图源:云鲸
2020年云鲸J1发布了,这也是国内第一款自清洁拖地机器人,该产品一经发布便形成了爆款,小米、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等扫地机器人头部玩家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线。
据奥维云网的数据统计,2021年清洁电器中,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比达到了38.8%,销售额同比增长28%,此外扫地机器人均价达到了2048元,均价同比上涨44%。
而均价的快速上升无疑除了与功能的升级有关外,还与这几年元器件产品的稀缺、疫情导致的物流受阻等外部因素有关。
图源:科沃斯
比如云鲸发布的第二代J2机器人新增了自动烘干抹布、自动添加清洁剂以及上下水功能,但售价也来到了4599元,而初代的云鲸J1首发价仅为3399元。
同时,国内购买扫地机器人的用户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推算可知目前的渗透率仅为5%,若按照全部家庭测算,则渗透率仅为3%,与美国12.5%的渗透率仍有极大的差距,而价格昂贵也成为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扫地机器人均价的上涨,也在不断扩大市场潜在规模,据统计当前国内城镇中青年家庭目标市场约为2.42亿个,扫地机器人均价为2048元,按2000元计算,可粗略算出国内扫地机器人的潜在市场规模为4840亿元。
当然,扫地机器人也并非刚需产品,按照渗透率30%计算,也有1452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此庞大的市场,也足以让更多的企业涌入其中。
不过扫地机器人的技术壁垒较高,涉及到自主导航设计定位、路径规划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等,对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作为消费电子产品,需要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才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份额,这就对企业的研发水平与规模提出了挑战。
同时,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的一环,会反馈大量的数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产品使用体验,而大数据的玩法,基本是具备一定实力的玩家才能玩得起的。